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:::

職場新鮮誌

:::
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轉寄好友
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職場觀點

履歷一投再投到底行不行?人資怎麼看履歷(下)

求職季開始,投完履歷後,看著身邊說要找工作的朋友一個個開始面試,就自己遲遲等不到面試通知,只能一直盯著人力銀行上的履歷收取狀態看,你是否心裡想著:「到底有沒有收到呢?還是再投一次好了!」


先別急!讓人資來告訴你「投過履歷能不能再投?」,到底會成為拒絕往來戶黑名單中的一員呢,還是成功獲得面試機會呢?

面試趣特別整理了求職者最常有的疑問,邀請有 20 年人資經歷的菲大來為大家解答,讓大家實際了解「原來人資是這樣看履歷的」。

上集《面試十萬個為什麼:「怎麼做才能收到面試通知?」人資都這樣看履歷!》看了嗎?除了搞明白可不可以投履歷,寫好履歷也很重要,讓我們陪你寫好履歷,避開履歷地雷,順利拿下面試通知吧!

履歷一投再投到底行不行?圖片shutterstock│面試趣提供 履歷一投再投到底行不行?圖片shutterstock│面試趣提供

「投過履歷,沒收到結果可以再投嗎?」

在回答這個問題前,要先請大家審視幾件事:
1. 寄出的履歷是否為最新版本。
是否更新到現在的工作狀態很重要,如果是待業也要說清楚,以免讓收履歷的人覺得自己收到舊版履歷。

2. 寄出的履歷是否客製化。
履歷不適合一式通用,包了行銷、企劃、社群等...,你可能覺得這樣好像很十項全能,但在收履歷人眼裡,很容易被解讀成亂槍打鳥,所以是不是針對公司開出職缺的描述,來客製化履歷是非常關鍵的。

3. 寄出的履歷是否有符合投遞條件。
這裡指的不是內容,而是投遞條件,像是:需五年以上管理經歷,但你卻是新鮮人;需提供PDF檔自傳,卻上傳了Word檔;需寄信投遞,卻用了人力銀行系統投遞...等。如果沒有符合投遞條件,很容易讓收履歷的人感覺不到用心。

很多時候履歷之所以沒消沒息,是因為不小心踩到了這些履歷地雷,基本上如果真的犯了這幾點,很有可能再投也沒有機會,尤其是規模不大的公司,因為看履歷的人幾乎是固定的。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機會,下面人資會分享大家怎麼挽回面試機會!

如果是應徵大公司,想再次投履歷的話是可以的,因為大公司在人力銀行上的職缺很多時候是常駐,有需要時用人單位會請同仁去收信,所以履歷有機會被不一樣的人看到。

但有些注意事項要跟大家分享:
最好間隔一至兩週再投。
如果收到公司給的感謝信(即使是人力銀行公版的那種)就不要再繼續投遞履歷了。

人資怎麼看:「談再投履歷前,先談談什麼是好公司、好人資」

在投履歷時,是求職者觀察這間公司人資的好機會,比較好的公司就算沒有要邀請你來面試,也會給你一封感謝回函。

人力銀行甚至還有幫忙擬好範本,人資只要動根手指頭就可以做到這件事,雖然大家都知道是場面話,但可以讓求職者有個明確的答案,不用再把時間花費在等通知,而人資自己也可以不用再收到履歷。

但其實很多人資或招募單位是沒有做到這件事,所以求職者就會一直有期待,甚至再一次寄信、再一次投履歷,讓雙方都覺得很困擾。

人資怎麼看:「到底可不可以再投履歷?」

我給求職者的建議的是,如果真的很喜歡這份工作,不要再丟履歷!直接打電話去公司問,直接打電話說明:「我是前幾天有丟履歷的誰誰誰,不曉得有沒有面試的機會...等」

大家不要害怕打電話,現在大家都習慣用 Email ,但透過電話更可以傳遞你的積極,最壞的結果就是一樣,沒有面試機會這樣而已。但卻也可能因為這通電話,讓人資對你有了興趣,獲得一個面試機會。

「專業證照真的很重要嗎?」

對新創公司來說,學歷、證照其實是輔助作用,新創公司招募人才時更看重的是實務能力、團隊合作的態度,另一個看重的點是,有沒有自主參加過類似的工作坊、線上課程等等,從這些經歷可以看出求職者對於該產業、該職務的用心,這更能為你帶來加分效果。

人資怎麼看:「證照越多越好?」
排除掉必要的專業證照(護理師、律師...等),一般的證照對於人資來說,如果是一般民間顧問公司發的證照,其實他證明的不是專業,而是你是個願意提升自我的人。

不要期望說拿越多證照,表示自己能力越好,這對人資來講,這是不相等的。如果想要考證照,盡量以政府的證照為主。

另外補充一點,想獲得人資的關注,寫好自傳比證照重要!以英文舉例,如果你能夠提供英文自傳,比起多益700分這樣一行字,更會讓人資對你留下「有英文專業」的印象,即使人資看不懂,也明白你的英文能力是突出的變相幫自己加分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履歷是面試的入場券,準備好履歷才能順利面試去!
面試趣等待大家的好消息,立刻分享面試心得,換你成為別人的求職後盾!

本文經授權轉載,不代表本網站立場,原文刊載於此(另開新視窗)
面試趣:https://interview.tw/(另開新視窗)
比薪水:https://salary.tw/(另開新視窗)

延伸閱讀

TOP